景区位于县城东南部,距汽车站2公里左右,乘1路或3路公交车即可到达,景区开放时间为8:00—18:00点。景区简介:山西会馆是多伦保存比较好的清代古建筑,于乾隆10年(1745年)由山西籍商人集资兴建,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。原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,现在只剩下一半,但基本属于中轴建筑。
说起山西会馆,必然要谈到旅蒙商。旅蒙商早在17世纪就出现了,它源于康熙皇帝平定葛尔丹时的随军贸易。据《清圣祖实录》记载,在康熙帝征讨葛尔丹行经蒙古草原时,允许各部、各旗沿途向清军出售马、牛、羊、骆驼等物。由理藩院另设一营,商人在营中贸易。清朝军队每营派一名官员,专司贸易之事。随军贸易的商人,从蒙古各旗收购和从内地贩运物品,以供应军需为主。后来,随军贸易渐渐扩大到了清朝驻蒙古地区的驻军中。他们除了给部队包办粮草、贩运马匹和供应一些其他物品外,还和当地王公贵族、牧民进行贸易,这就是旅蒙商的前身。
多伦会盟后,清政府对多伦旅蒙商十分重视,并给予很多优惠政策,再加上草原贸易利润丰厚,直隶、山西、陕西、山东等地的商人蜂拥而至,尤其随着汇宗寺、善因寺两座喇嘛教寺院的兴建而日益昌盛,多伦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,发展成为一座典型的旅蒙商城、蒙古地区贸易都会。旅蒙商人把内地大量的绫罗绸缎、铁木瓷器、药材香料、日用百货、茶叶烟草等运到多伦,销往内、外蒙古各旗,又将草原上的绒毛、皮张、盐碱土特产等汇集多伦,然后销往中国各地。旅蒙商事业如日中天,多伦城人口最多时达18万,注册商号4000余家。在当时,有所谓十大粮商、八大银号、五大烧锅、两大当铺之说。随着贸易越做越大,相同地区实力较强的商人先后在多伦商业城建起了自己的聚会场所,也就是后来的会馆。
山西会馆座北朝南,大致可分为住宿休闲区、娱乐区、商会议事区和关帝庙。
会馆大戏楼:会馆大戏楼是会馆的一座“明星”建筑。这座大戏楼全由方形条石砌成,恰好是一个“凸”字型。台上有粗粗的明柱支撑着戏楼的前半部分,楼顶四角鸟嘴似的正檐斜刺苍穹。前面大横梁上悬挂两面明镜,在台下找准位置观看,可映出数里外的善因寺。整体上看,大戏楼结构精巧,气势雄伟。据考古学家介绍,采用这种建筑结构形成的,在中国仅有两座。会馆的娱乐区就主要以这座大戏楼为中心。每年的五月十三开台唱戏,一直唱到秋后天凉,到六月十五多伦庙会期间会馆内的演出活动达到高潮,正月十五由会唱戏的商人在台上唱坐腔戏(不化妆,坐着唱)。自娱自乐,天气好时,连唱数日。所唱剧种主要是山西邦子。
商务议事区:商务议事区平时并不开放,只有重要商业议事活动才可使用。议事厅内所举行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正月十五的议事日。这一天所预示的就是旧的一年已经过去,新的一年将要开始,多伦的一千多户山西商号的负责人都要到会馆参加会议,以几十名会董为中心,在议事厅总结过去一年山西各商号的经营状况,决定新一年山西商号的经营策略等。赏罚分明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,经营出色的商号要给予奖励,经营不好或违规商号要罚戏若干场,这样,会馆一年内请戏班子的费用自然就有了着落。这一招着实不错,不仅起到了惩罚的作用,而且宣传了山西商人。会议最终形成决议,然后向在外院听戏的其它众多家商号宣读议事结果,新的一年商业活动也就正式开始了。
关羽塑像:正殿中间位置供奉着关羽的塑像,东侧是怀抱宝剑,手掌印信的关平,西侧是手扶青龙偃月刀的周仓。关帝庙正殿内的雕梁画栋,已历经200多年风雨,但颜色依然鲜艳,在内蒙地区属于保存比较好的彩绘,具有很高科学研究价值。关帝庙东配殿内的墙壁故事画,也是会馆内的一绝,整个墙壁所描绘的是三国里的重要故事片段,以关羽一生的业绩为主线,桃园结义、夜观春秋、大破黄巾、应有尽有。每一幅画的注角上都标有商号赞助的银两数目,钱多画面大,钱少画面小,既体现了关羽的忠义诚信,又透露出了商人斤斤计较的心境。每个月的初一、初五、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,这三天里,关帝庙里烟雾缭绕,热闹非凡。
为什么会馆要供奉关羽呢?原因有二。其一,关羽是东汉末河东解县(今山西运城境内)人,故而,山西商人视其为同乡,格外亲近。当然,第二个才是主要缘由:会馆又名“伏魔宫”,意在供奉山西英豪关羽,道教尊关羽为伏魔大帝,求其保佑生意兴隆,财源滚滚。大家知道,关羽在三国以后,形象不断被美化和神化,进而成为唯一一个被佛、道、儒三家共同推崇和供奉的神,在华夏大地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。山西商人不仅因这一点而自豪,而且把关羽视为“信”与“义”的化身,一则是对同行的要求,二则向人们表明诚信待客,决不作无“义”之事。因为商人的供奉与推崇,关羽也就成了财神爷的化身了。于是,在商务性会馆里,有财神爷关羽的塑像自在情理之中了。
山西会馆是山西旅蒙商在多伦留下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,睹物思人,让我们了解一下当时的山西商人在多伦的情况。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《龙票》和《乔家大院》中,山西商人的精明与胆识被刻画得淋漓尽致。正是靠这种精明,从乾隆后期到清末,山西商人一直是多伦商业城的最主要的经营队伍,他们靠着诚实勤奋的精神,用牛车、骆驼将内地的大量日用百货运到蒙古草原的各个角落,又将草原上的牲畜皮张运回多伦,再销往关内各省,他们所有的商号数量仅占多伦商号总数的四分之一,但所拥有的资产却占整个多伦的一半以上,是当时多伦财富的主要创造者。
吉鸿昌将军塑像:1933年5月,日军入关,连续攻下中方几座城池,其中就有军事重镇多伦城。1933年6月,冯玉祥、吉鸿昌、方振武将军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,在察哈尔地区抗击日军,六月二十一日,吉鸿昌将军亲率同盟军主力,兵分三路,北上出击。同盟军很快收复了康保县城,又连克宝昌、沽源,随后兵锋直指多伦。
多伦为塞北重镇,又是华北与蒙古之间交通要道,日寇深知其得失利害关系,因此日伪军占据后欲经营为察北重要据点和巢穴,派重兵驻防,同时还有空中优势。
七月七日,进攻多伦的战斗打响,敌人在空军的支持下,同盟军伤亡较重。为避免损失,吉鸿昌派副官带兵四十名扮做运柴的商贩,潜入城内,分住东南西北中五座清真寺内,届时以点燃柴木为信号,里应外合。十二日拂晓,趁敌机未到,全线发动猛攻,吉鸿昌将军亲率部下,身先士卒,此时城内火光四起,枪声连片,敌伪军队大乱,同盟军乘势冲入城内。自七月七日,浴血奋战五昼夜,于七月十二日十二时前结束战斗,一举收复失守七十二天的塞外重镇—多伦。
当日抗日同盟军陆续开入城内,吉鸿昌将军由南靖堡进城,受到多伦各界人民的夹道欢迎,吉鸿昌笑着向人们招手致意,并在人多的地方宣传抗日救国道理。为方便指挥,吉鸿昌将军将山西会馆改为其抗日的前线指挥部,十五日在山西会馆召开大会,有近万人参加,院内外都站满了人,把整个会馆挤得水泄不通。吉鸿昌将军站在戏台上再次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,动员青年们参军,号召人民群众大力协助同盟军等。
收复多伦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举国振奋,全国各界纷纷通电声援祝贺。多伦城是当时中国军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收复的第一座军事重镇,对抗日战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当时有一首诗中写到:“殷殷碧血遍荒郊,旷世勋名万古流。报道山河归故主,满廷贼桧尽含羞。”由于蒋介石破坏同盟军抗日,后来在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下,同盟军弹尽粮绝,同年9月,多伦城再度为日寇占领。随后,吉鸿昌将军转入地下工作,1934年11月被国民党逮捕。11月22日,被秘密解往北平。11月24日晨,面对“就地枪决”的命令,吉鸿昌将军镇静安祥地向敌人要来笔墨纸砚,挥笔疾书,写出了自己怎样走上革命道路,历述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。殉难前,从容走上刑场,以树枝作笔,以大地为纸,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:“恨不抗日死,留作今日羞;国破尚如此,我何惜此头!”然后严正地对刽子手说:“我为抗日而死,不能跪下挨枪,我死了也不能倒下!给我拿椅子来,我得坐着死!”,当刽子手在他面前举起枪时,他扬眉瞪目,高呼:“抗日万岁!”“中国共产党万岁!”壮烈牺牲。1945年,在中共“七大”上,被定为全党褒扬的革命烈士。1984年在纪念烈士牺牲50周年前夕,邓小平为《吉鸿昌将军牺牲五十周年纪念辑》题了书名,聂荣臻在书上题词:“民族英雄吉鸿昌永垂不朽!”薄一波在书中题词:“慷慨赋词,英勇就义,吉鸿昌烈士永垂不朽。”
为缅怀先烈,在山西会馆树立了吉鸿昌将军雕像,山西会馆也就成为我县乃至全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Copyright 2006-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:内蒙古蒙之情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:李艳辉 蒙ICP备11004012号
技术支持:维雨科技